綜合新聞

 

時事評論

 

理論探討

 

民生研究

 

政治笑話及其他

 

會員投書

 

托官媒的福,近日海內外華人對“反法西斯”“勝利”“道歉”等話題予以前所未有的關注,公衆注意力成功地轉移到這一關乎“愛國”的“大事”上,更兼黨和國家領導人率隊北上力挺俄國,輿情形勢一派大好,仿佛上下呼應、內外同心,對以極少數“死硬派”爲首的日本“軍國主義殘余”進行規模空前的聲討,俨然一副“你不認罪我不休”的架勢。不過,說歸說,行動呢,目前還是說。

二戰反法西斯勝利70周年,從曆史學角度來講,目前異議不大;但從政治角度來分析,爭議極多,分歧明顯,甚至對立;這麽一個話題,時空跨度大,牽涉方面多,各種利益糾葛,我們不妨按照曆史的進程來分段解讀一些數據,看看能夠看到幾分真相。

第一階段:從“滿洲國”建國到1937年,這段時間日本出于謹慎,沒有直接上陣,而是先扶植了一個“滿洲國”而後以實際宗主國的身份對東北三省進行統治和殖民,值得注意的是:承認滿洲國合法的23個國家中有蘇聯,也就是說,蘇聯策動外蒙古獨立並成功地分裂了中國之後,又欣然承認了日本對中國的分裂行爲。

第二階段:從“鬼子進中原”到1945年,這一時期的日本軍國主義政府及其戰爭機器占了半個中國,扶植了汪精衛的傀儡政權而後又以實際宗主國的身份對占領區進行統治,這段時期對中國大陸現執政黨而言有著不可言說的意義,從被圍剿到只剩下些許“星星之火”到策動“西安事變”,而後披上合法的外衣 “一分抗日、兩分應付、七分發展”,據統計,數年間僅中央政府撥給八路和新四軍饷銀就達2733萬元以上,槍炮彈每以百萬供給(單筆最多給600萬發),被服數十萬套(軍服單衣即37.5萬套),地方政府接濟更是不可勝數,正是中央及地方的大力支持,部隊才從開始的9.2萬人急劇膨脹到45萬人,達到國軍人數的九分之一。而在戰果上,日軍自己統計與國軍戰鬥死傷108萬余人,與共軍戰鬥死傷0.4萬人(其中陣亡593人)。   第三階段:從“白山黑水”到“打過長江去”,按說日本無條件投降後事情本可完結,但是有趣的數據又出現了:45年8月日本戰敗時東北抗聯人數約2萬人,10月份中共中央決定抽調全國各地13萬精英部隊參與組建“東北人民自治軍” (四野的前身),六萬中央政府拒絕收編的滿洲軍投向抗聯,同等數量的日軍精華也被征召加盟,于是在45年底,自治軍規模瞬間擴張到27萬人,軍人比例爲約每4名軍人中有1名前日軍、1名前滿洲軍和2名前八路軍新四軍,蘇軍也把收繳的70萬關東軍的軍火全部移交,有這樣的“多國部隊”,能夠“戰無不勝 攻無不克”也就理所應當了,更兼蘇聯在東北把工商廠礦等資源和設施拆除、掠奪一空,給國民政府制造了空前的困難,所以東北戰局未動槍炮即可知結果,全國戰局也就水到渠成了。

說到此,不由得不佩服偉大領袖大手一揮日本的戰爭賠償全部免單,人民政府宣稱“中日兩國人民要世世代代友好下去”的遠見卓識;所以,在紀念世界反法西斯勝利70周年之際,究竟是要道歉呢,還是要表達某種感謝呢? 當然,偉大領袖個人當年已經當面向日本領導人表達過這個意思了,至于現任領導人北上去給這個侵占並分裂了中華領土共計588萬平方公裏(約爲現有國土面積的61%)、庚子賠款中勒索中國最多(本息達3億兩白銀,約合目前幣值1350億)的國家站班捧場,我們只能說:中央在下一盤很大很大的棋… …很大很大,反正我們是看不懂的。